文章摘要
GPT 4
此内容根据文章生成,并经过人工审核,仅用于文章内容的解释与总结

说在前面

从学生时代一路走到现在,耳机可谓是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。不同款式、不同品牌的耳机,我或多或少都有过使用经历或是有所了解。今日,我便一吐为快,聊聊与耳机相关的那些事儿。
不同种类的耳机

耳机进化史

讲之前先发表一个暴论: 最好的耳机是没有耳机 🎧

因为耳机最早的使用原因,一是为了隐私,二是道德方面,为了不打扰其他人;但同时我们也会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见到用夸张音量外放的人,并对这些行为嗤之以鼻。

初遇半入耳耳机

大学宿舍其实是耳机的使用场景之一 ,因为宿舍有其他舍友,当你需要音频或者视频播放时,耳机就成了一种好的选择。

我最早使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半入耳耳机,其实也就是最传统的款式,就是买手机会赠送的有线耳机,大一每天晚上会用它插上手机播放郭德纲于谦老师相声伴我入眠,那段时间也是我认为睡眠质量最好的一段时间,每天早上没有疲惫感,感觉没做梦或者说根本没有梦的记忆了。

小资心态更换入耳式耳机

入耳式耳机

然后我自己 大学生小资的心态 就出现了:

因为没使用过其他款式的耳机,对所谓“高级”的耳机产生好奇,但同时又因为一些经济的原因,购买了100+还是200+的某三角入耳式耳机,对于塞进耳朵这种设计,第一反应就是不容易掉了!跑步运动的时候戴着它!

察觉降噪需求购入头戴式耳机

大二的时候,我了解到了 降噪耳机 的概念,于是花费近两千购入了某尼 WH-1000XM2。两千块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笔非常昂贵的花销,但不得不说,使用体验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。在宿舍使用时,开启降噪功能,几乎听不到其他杂音;在高铁和飞机上的体验则是最佳的 ,因为降噪主要是过滤低频和中低频的声音,比如高铁行驶与轨道的摩擦声、飞机的引擎声。

对于没有使用过降噪耳机的人来说,存在一个误区:

因为降噪对人声毫无作用,屁用没有。这也是因为如上文所述,降噪主要是过滤低频和中低频的声音,而人声大部分处于中高频,无法得到很好的过滤。

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还有一部分小资和装酷的心态,以至于我在大街上走路都戴着它,大夏天的杭州热得要死,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也依然戴着。现在如果看到有人这样做,我只会觉得这个人不嫌闷吗。

头戴的局限性

某尼 WH-1000XM2
某尼 WH-1000XM2 一直陪伴我到实习阶段。刚开始实习的时候,我什么都不懂,上班也戴着它,进入自己的 “禅模式”。

但有一天,领导很委婉地对我说:

“这个耳机太显眼了,怕被大领导看到后觉得你的工作态度有问题。因为在外人看来,你戴上它,就意味着不让同事与你交流了。不交流的话,怎么能证明你们是在工作还是在摸鱼呢?”

刚步入社会的我觉得领导说得很有道理!而且我又很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听歌,头戴式耳机戴久了耳朵确实会被夹得很痛,尤其是像我这种戴眼镜的人,耳朵上挂着这两样东西,耳根都会痛。

这时候,我就会几种耳机换着用。头戴耳机在运动和睡觉时戴不了,就戴入耳式的;通勤坐地铁坐公交的时候就戴头戴式的等等。

工作之后有了收入,我还使用过 bose 头戴、某尼的降噪豆、airpods pro 等。

突然发现听力下降

听力下降
从上面的一系列描述可以看出,我确实是耳机的重度用户。然而,与此同时,我也 发现自己的听力在逐渐下降 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:

对方离我很近跟我说话,我很努力地去听,却还是经常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,经常出现相声里听错话的那种笑料桥段。

我突然意识到:

我耳背了?

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肯定是耳机,因为我自己也觉得我使用耳机的频率太高了。

有问题的佩戴方式

  • 有时候坐地铁,戴的可能不是降噪耳机,而地铁的声音又很大,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内容,我就会把音量调大到我能听清为止 。这种对抗性地调大音量的行为,对耳朵是不好的。
  • 有时候听歌、听相声,没有设置定时,可能早上起来发现耳机还在耳朵里,自己 听了一晚上 。这种长时间使用耳机的情况,也会对耳朵造成不良影响。
  • 降噪耳机,尤其是像降噪豆或者 airpods pro 这种入耳式的,使用久了,耳道会感觉不舒服,分泌物也会增多。后来一查,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,甚至有很多人因此得了中耳炎

听力变差后的思考

在听力下降后,我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哲学意味的思考:

我最早使用耳机是为了什么呢?是为了不打扰别人?但现在却因为这个 “善意的举动” 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损伤。而那些在公共场合外放音频、音量极大、“没有道德规范的人” 反而没有任何负担。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当然,这种看似极端的思考经过时间的洗礼,慢慢回归到了如今的观点:

在能不使用耳机的情况下,尽量不使用耳机,最好的耳机确实是没有耳机。

当然,这也不意味着我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外放音频,只是使用耳机的频率变低了。

专业的建议

耳机示例图片

下面摘取一下网络上的专业的耳机正确使用方法:

  1. “60 - 60 - 60” 原则:音量低于最大音量的 60%,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(也有人认为不要超过 30 分钟),外界环境的噪声不高于 60 分贝。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、大音量地使用耳机对毛细胞造成严重损害。毛细胞数量在出生时已固定且无再生能力,一旦受损,听力损害将不可逆。
  2. 不要戴着耳机过夜:睡觉时耳机的压迫会给耳朵带来物理伤害,而且耳机里的音乐播放一整晚,耳朵也会工作一整晚,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。比如戴耳机睡觉可能会诱发神经性听力下降、外耳道炎等疾病,部分人群夜晚戴耳机听歌辅助睡眠,耳蜗的毛细胞在大分贝、长时间声音刺激下易功能受损,造成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症状。同时,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影响耳腔内皮肤血供,易造成耳腔内皮肤受损,诱发外耳道壁炎症。
  3. 嘈杂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使用耳机:当周围环境声音嘈杂时,佩戴耳机的人为听清声音会下意识调大音量,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耳朵造成伤害。在公交车、地铁等环境中,背景噪声大,使用耳机易不自觉提高音量,不仅损伤听力,还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。
  4. 尽量避免入耳式耳机:佩戴入耳式耳机后,会形成 “堵耳效应”,耳机发出的声音在耳道中形成闭路振响,比开放式声音带来的损伤大得多。入耳式耳机容易将细菌带入耳道,增加耳道感染风险,还可能引起耳朵不适甚至中耳炎等疾病。同时,入耳式耳机在耳道内形成密闭空间,容易使耳道发炎,造成耳朵痒、潮湿、疼痛等。此外,由于声音更集中地传递到鼓膜,进而对于耳蜗毛细胞的刺激也会越大。

具体例子

现在我使用耳机的场景只有两个:

  1. 降噪耳机 airpods pro,在通勤的时候佩戴,但也会尽量不戴。
  2. 头戴耳机某尼,只有在玩需要左右声道的游戏时才戴,其他时间则外放用扬声器。
  3. 其他时间,不使用耳机。如果周围没有外人,那也没有心理负担,可以大胆外放。比如在健身房跑步机爬坡的时候,我会用到 pad,使用扬声器外放,但会保证声音不影响到其他人。

耳机推荐

  1. 追求降噪品质只有入耳式和头戴式推荐,入耳只推荐airpods pro、头戴只推荐索尼家和bose家,高端没必要。
  2. 小资、不差钱、追求时尚装饰品的受众可以买 beats 或者 Airpods Max。
  3. 其他时间建议用半入耳耳机,能不用耳机尽量不用。